舌尖舌根俱黑苔,舌中部白苔的舌象。为心肾热极,脾胃真热假寒证候。若证见发热詀语,呃逆干呕,食入即吐,意识朦胧,为热邪弥漫,火毒炽盛,可用十全苦寒救补汤(见《伤寒舌鉴》)。
七怪脉之一。脉搏很久才跳动一次,且间歇时间不匀,如屋漏滴水之状。
证名。指进食后片刻即吐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心典》卷下:“经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若下既不通,必反上逆,所谓阴阳反作,气逆不从,食虽入
即外症喉痈。详该条。
【介绍】:见程林条。
病名。见《证治汇补·眩晕章》。因湿痰壅遏清阳所致。证见头目昏重,胸闷纳呆,恶心呕吐,体多肥胖,苔白腻,脉濡。治宜燥湿化痰。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等方。兼见气虚者,宜六君子汤。参见痰晕条。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中级医官,共设4名,辅助院使副使掌管院内事务。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四。即涌泉疽。见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黑脂麻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家。安徽青阳人。著《干金圣惠方》一书,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