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风邪入于肠胃而致的泄泻。见《症因脉治》卷四。主症为恶风发热,自汗头汗,头痛额疼,泻下水谷或清水。治宜解表利水,有表证者当散表,兼利小便。可用柴胡防风汤调五苓散,干葛防风汤调下六一散,防葛汤调
皮毛之孔窍,即毛孔。见《脾胃论》。
病证名。见《女科备要》。即经水不止,身发肿满。详该条。
①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鸢尾之别名。②出《本草崇原》。为萹蓄之别名。各详该条。
即消风百解散,见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东阳(今浙江东阳)人。精通针法,曾用针术救活义乌县令心痛垂死症。
书名。2卷。肖伯章撰。刊于1921年。本书不分门类,记述详细,医理分析浅显形象。肖氏长于脉诊,善用经方。但倡言“仲景而后无完医”片面之论。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顶门痈。详该条。
指儿生下时,头上戴有膜一片,粘腻如胶者。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指头晕目眩。多由血气亏损,风邪上乘所致。《圣济总录》卷十六:“风头眩之状,头与目俱运是也。五脏六腑之精华,皆见于目,上注于头。风邪鼓于上,脑转而目系急,使真气不能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