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瘰疬之由胎毒引起者。妊母素多恼怒,或气郁化火,或肝脾血虚有热,致儿禀受肝胆二经之热,生下后,于肝胆二经循行部位的耳前颈项间生核累累如珠。如发寒热者,先用小柴胡汤加当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编。本书参考多种资料结合临床对《金匮要略》原文各篇作了比较深入的阐析。卷首列概论,简要介绍各篇内容的重点。各篇的原文部分有原文分析、参考资料、按语等项,着重讲解各种病证的病机、证候和
喻其作用有如掣物引提上升的治法。即升举中气。如补中益气汤之治疗气虚下陷之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虚宜掣引之。”
见女科辑要条。
【介绍】:见邓苑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矮陀陀之别名,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破骨风之别名,详该条。
痰证之一。见《不居集》卷十七。即寒痰。详见该条。
推拿手法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养性》。用空拳敲击治疗部位。
病名。出《外科百效全书》卷三。即乳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