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强肝汤(丸)一号

强肝汤(丸)一号

验方。见《新医药学杂志》1972.1。黄芪丹参15~30克,当归白芍药郁金党参黄精泽泻生地黄山药山楂神曲茵陈各9~15克,秦艽6~9克,板蓝根9~12克,甘草6~12克。水煎服,或作蜜丸。治慢性肝炎,用于气血不足、脾虚肾虚肝郁等证型,症见身体虚弱,腰痠,或食欲不振,便溏,或胁痛,苔白或舌红少苔,脉弦细、弦细数或虚软等。实验研究:有保护肝细胞,抗脂肪肝,轻度抑制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血清转氨酶升高,抑制丙种球蛋白升高和促进白蛋白合成等作用。

猜你喜欢

  • 踵经

    见吴悔菴《秘传内府经验女科》。即差经。详该条。

  • 妊娠下肢抽筋

    病证名。指妊娠期下肢抽痛,反复发作。多因肝血不足或感寒所致。若素体血虚,或妊娠恶阻严重,化源不足,孕后精血聚以养胎,肝血愈虚,筋失所养。症见妊娠期下肢酸楚或抽搐疼痛,步履不便,夜间或入睡后尤甚,面白形

  • 肩胛

    ①背部两肩胛骨部位。《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②指肩胛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附于脊背,成片如翅者,名肩胛,亦名肩髆,俗名锨板子骨。”

  • 白茨叶

    见《分类草药性》。为白竻之别名,详该条。

  • 太医署令

    隋唐时期医官职称。为太医署最高官职,共2人,全面负责太医署的医疗和教学工作,官阶从七品下。

  • 医学统旨

    综合性医书。明·叶文龄撰。刊于1534年。卷1论脉;卷2~4分述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种病证的证治,兼述妇人、小儿、疮疡、耳、鼻、喉、口齿病证等;卷5~7为治疗方剂;卷8介绍用药、药性及常用中药。据作者自

  • 扑粉

    一种外治法所用之药粉。亦称温粉。把药物研成细粉,撒扑于皮肤上而发挥药效者。如热性病发汗后汗出不止,用煅龙骨、煅牡蛎、生黄芪、粳米,研成细粉,和匀扑身上止汗;生痱子用滑石粉扑身以爽身止痒。

  • 蛊胀

    病名。①指有流行性,因蛊毒引起腹部胀大,四肢浮肿,形体消瘦者。见《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医林绳墨·膨胀》:“至若蛊胀之症,所受山岚瘴气,或虫蛇蛊毒之物,遂使大腹作胀,肚见青红之纹。皆由山岚蛊毒之气,因

  • 拭目

    自我推拿方法名,即熨目。《诸病源候论·目暗不明候》:“以两手中指……相摩,拭目,令人目明。”

  • 荏予

    出《名医别录》。为白苏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