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张天刚

猜你喜欢

  • 独取寸口

    脉诊方法之一,指单独按诊寸口部的诊脉方法。《内经》所载的诊脉方法有三部九候遍诊法、人迎气口同诊法和独取寸口法三种,由于寸口部是“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可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难经·一难》),

  • 痘疮发热

    病证名。出明·万全《家传痘疹心法》。痘疮须发热鼓其毒气,才能外透。凡痘疹初起发热,时起时退,或发热不盛者,乃热浅则毒轻,其痘必稀;若发热太盛,烦躁,昏睡,其痘必重。一般痘疮发热,有外感的症状。治宜发表

  • 主药

    ①古代医药官职名。南北朝时期北周以及隋、唐两代的太医署、尚药局内,均设有本职,掌管药物。人数由2~12人不等,唐代主药官阶从六品下。②处方中针对主要病因或主要病机及其主要证候,发挥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 通腑泄热

    简称通泄。通泄大便以清除里热的治法。寒下、增液泻下等法皆是。

  • 李璆(qiú 球)

    【介绍】:南宋医生。生平不详。著《瘴论》2卷。

  • 中药炮制法之一。将坚硬的药材,用特制的工具“镑刀”将药刨成薄片。如镑羚羊角、镑犀角等。

  • 黄溪医垒

    中医丛书。陈易简(无咎)撰。收有《医轨》、《脏腑通诠》、《妇科难题》三种。1924年由上海丹溪学社出版排印本。

  • 胎自堕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多因孕妇气血虚损,胎失滋养;或血热燔灼,胎有所伤;或肾虚胎失所系,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以致其胎自堕。参见先兆流产、胎动不安条。

  • 五味黄芪散

    《卫生宝鉴》卷十二方。黄芪、麦门冬、熟地黄、桔梗各五钱,甘草二钱半,白芍药、五味子各二钱,人参三钱。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服,日三次。治因嗽咯血成劳,眼睛疼痛,四肢困倦,脚膝无力。

  • 惊膈吐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惊吐。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