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螳螂子。见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白及之别名,详该条。
见大陵条。
病名。《幼科准绳》集三。即胎热丹毒。见该条。
①真阴亏损引起的发热。如两颧潮红、低热、五心烦热或骨蒸劳热、心烦失眠、盗汗、尿短赤、口燥咽干、舌红苔少或光红无苔、脉细数无力,多见于热病伤阴的后期,或阴虚劳损等。②阴盛格阳引起的假热症状。参见阴盛格阳
病名。即水恣。《脉因证治·泄》:“水恣泄,乃大引饮,是热在膈上,水多入下,胃经无热。”详水恣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地蜂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红丝疔,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神门,见该条。
①《说文解字》:“目精也。”指瞳子,详该条。②目缝。《说文解字》段玉栽注:“瞽字下云,‘目但有联也’,谓目但有缝也。”孙诒让《周礼正义》曰:“无目眹者,盖谓目缝黏合,绝无形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