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分类草药性》。为碧桃干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五风变内障。详该条。
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条。
见《原机启微》卷下。即龙胆饮子,见该条。
古代南方对医生的一种称谓。此名称始自宋代,相沿至今。
见《本草蒙筌》。即小麦麸,详该条。
出《伤寒论》。即黄柏,详该条。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又名杨梅痘子。因其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铁。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灯台树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因情志不遂郁怒气结而成。症见颈部缺盆穴处肿胀,延及耳根,破溃成漏,疼痛流脓水。宜内服空青散。相当于颈部淋巴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