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为淡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临产。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白接骨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素问·气厥论》:“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王冰注:“肝藏血,又主惊,故热薄之则惊而鼻中血出。”《圣济总录》用伏龙肝汤治之。
见清·赵楷《百草镜》。即浙贝母,详该条。
病名。指淋症之遇劳即发者。有肾劳、脾劳、心劳之分。《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劳淋者,谓劳伤肾气,而生热成淋也。肾气通于阴,其状尿留茎内,数起不出,引小腹痛,小便不利,劳倦即发也。”其症可表现为小便淋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胁痛。详该条。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风轮生白翳,状如大星,星中有一孔,宛若锥钻,甚者如新月,月上亦有一痕,俨指甲深掐,故曰星月翳蚀,凝脂症之小者。”详凝脂翳条。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金耳环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即桃茎白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