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丁癸草之别名。②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地锦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即盘肠生。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即缓疽。见该条。
喑俳的别称。见《医略十三篇·类中风》。详喑痱条。
眼科病证。见秦伯未《中医临床备要》。即状如鱼胞。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足背侧,第四、五趾之夹缝间,侠溪穴微前处。主治足背肿痛,月经不调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温灸3~5分钟。
【介绍】:见汪继昌条。
病证名。出《肘后备急方》。风痰相结而引起的顽固性头痛。《诸病源候论》卷二十:“鬲痰者,谓痰水结聚于胸鬲之上,又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阴气上逆,上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即令头痛,或数岁不
病名。出《肘后方》卷四。即内伤,详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凤尾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