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方黑神散
即黑神散第一方,见黑神散条。
即黑神散第一方,见黑神散条。
【生卒】:?~1753【介绍】:清医家。字南田。锡山(今江苏无锡)人。师从叶天士,素乃留心录其医案,累计盈万,分门辑成《临证指南医案》10卷。并加分析论述。1752年又将续补医案、温热论与平生所集各种
病证名。小儿乳食不当,损伤脾气所致的病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食不可过饱,饱则伤脾,脾伤不能磨消于食,令小儿四肢沉重,身体苦热,面黄腹大是也。”治以健脾消食,兼以除热为主,如保和丸加减。参见
【介绍】:见张志聪条。
湿痰证之一。《症因脉治·外感痰症》:“湿痰之症,身发寒热,面目浮肿,恶寒头痛,身痛不能转侧,呕吐恶心,烦满不渴,此外感湿痰之症也。”多因坐卧卑湿之地,或感受雨湿,与体内水液交凝而致。治宜散风除湿为主。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景天之别名,详该条。
①运气术语。成熟于主岁左右之间气的谷物。《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食间谷以去其邪”;“食间谷以保其精”。②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二间,见该条。
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之一。即以气、血的病证为纲进行辨证。属气血痰食辨证的一部分。详该条。
《瘴疟指南》卷下方。乌药、炒甘草各一两,香附三两。为细末,加盐少许,开水调服。治瘴疟,心腹刺痛。
汉代官吏。为护乌桓校尉。当地羌胡人以病死为耻,病重时取刀自刺。训闻有病者,以医药治疗之,愈者甚众。
胀病之一。见《医宗必读·水肿胀满》。有气虚血虚之分。《张氏医通·腹满》:“有气虚不能裹血,血散作胀,必其人大便不坚,或时结时溏,溏则稍减,结则渐加,小便清利,甚则浑白如泔,其脉缓大而滞,气口益甚。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