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又名粉瘤。多因痰气凝结而成。瘤体形圆质软,大小不等,多发于头、面、背部。若生于耳前、颈后者,多呈粉红色。破溃后可见豆渣样物溢出,有时可感染化脓。以外治为主。也可手术
精和血都靠饮食营养所化生,故称。参见精血条。
经穴别名。即气海。《灵枢·九针十二原》:“肓之原,出于脖胦。”
即玉门。出《脉经》。指已婚妇女而未经产的阴道外口。参见玉门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即丝瓜络,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七。即脚发。见该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黑风者,初病与绿风相同,但时见黑花,日久瞳变昏黑之色”(《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即黑风内障。详该条。
受湿邪所伤而发病。分外感湿邪、湿浊内阻肠胃。参湿气条。
病名。《喉科杓指》卷二:“凡伏寒之症,其色必紫,治法同伏寒喉痈。”乳蛾之因于寒邪内伏、复感外邪而发者。治宜温散寒邪。可选用荆防败毒散、九味羌活汤等加减。
火头痛的别称。《医林绳墨·头痛》:“有心烦头痛,病出于耳,其络在于手足少阳二经。其症自耳前后痛连耳内,痛甚则心烦。治宜黄连、山栀之属,泻之则愈,此为火热之头痛也。”详火头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