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腹痛

小腹痛

证名,出《素问·藏气法时论》。又称少腹痛,指下腹部疼痛。《医林绳墨·腹痛》:“若自脐以下而腹作痛者,名曰小腹痛。”《景岳全书·杂证谟》:“下焦小腹痛者,或寒或热,或食或虫,或血或气逆,皆有之。凡闭结者,利之下之,当各求其类而治之。”《证治汇补·腹痛章》:“小腹至阴之位,厥阴所属,有沉寒下虚,有积热内郁,或忿怒所至,或房劳损伤,俾中上二焦清纯之气,下陷于至极之地,郁久不舒,痛连阴器,久则元气愈虚,不能归复本位,所以痛无止耳。然肝主疏泄,不利峻补,总宜调补气血为主。”治疗如气滞四磨汤血瘀手拈散寒郁以二陈汤加干姜吴萸苍术厚朴热郁四逆散黄连、山栀、香附黄芩;沉寒以理中汤加附子肉桂、吴萸、茴香;气陷以二陈汤加升麻柴胡、干姜、当归;若醉饱行房,小腹胀痛,用当归、芍药、川芎、柴胡、青皮、吴萸、甘草之类。参见腹痛、少腹痛条。

猜你喜欢

  • 增补方药合编

    朝医方书。李常和撰于1927年(丁卯梧秋)。本书着重论述藏府、经络、病机、五运六气、诊脉等生理、病因病理,太少阴阳四象的辨证论治。在《方药合编》的基础上,补遗方28个,诸伤门、杂方门、解毒门中药515

  • 蓝花菜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鸭跖草之别名,详该条。

  • 撑开押手法

    即舒张押手法。见该条。

  • 地菅

    出《名医别录》。为白茅根之别名,详该条。

  • 阳白

    经穴名。代号GB1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前额眉中直上1寸,正视时与瞳孔相直处。一说“在眉上七分,直瞳子”(《针灸集成》)。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主治前

  • 从取

    治法之一。即从治,或称反治。《素问·标本病传论》:“有从取而得者。”参从治、反治条。

  • 重庆堂随笔

    医论著作。清·王秉衡撰。刊于1808年。全书以随笔形式,采录医著有关内容,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予以发挥。书中论述六气致病、虚劳病证治、方剂分析、药性、望闻问切等专题,较浅近实用。其曾孙王士雄加有详细刊注,

  • 伤寒亡阴

    病证名。指伤寒病误汗、动血或误下而致阴竭液脱的危候。阴,指津液与血。《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 草木图会

    书名。12卷。明·王思义撰。约成书于15世纪。本书即《三才图会》内容之一。是以图为主的图解性植物学。共收录植物(草木类,主要是药用植物)531种。每种均先绘原植物图,后记该植物的产地、形状,别名及性味

  • 逆传心包

    出《温热论》。温邪犯肺之后,不顺传气分而迳入心包。主要证候有高热、神昏、谵语、心烦、舌绛,脉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