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伤寒发微论》。指汗出如油之状,黏腻不易流动。多见于病危虚脱之证。参见绝汗、油汗、黏汗条。
推拿手法名。即拉法。见该条。
病名。见清抄本《外科或问》(著人未详)。即瘰疬。详该条。
证名。又称欠。见《医碥·欠嚏》。详欠条。
治疗大肠实热所致的痢证、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以及便血诸证的方法。多以清热解毒与凉血或行气药相配合,从而达到清热、去湿、止血、止泻、止痛等目的。常用如白头翁汤、芍药汤等。
泛指与四时气候相关的病邪,是季节流行病致病因素的统称。
即拔罐法。见《外科正宗》卷二:“脑疽应用方。”
见《中药通报》(5):205,1956。即蛤蟆油,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王素经验方》三卷。
《证治准绳·类方》第一册方。远志(去心)、茯神(去木)、肉桂、人参、炒酸枣仁、黄芪、当归(酒浸)各一两,炙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水煎,不拘时服。治心劳虚寒,梦寐惊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