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涌泉疽焮肿有痒感者。
出《吴普本草》。为白及之别名,详该条。
即鬥齿。详该条。
证名。见《素问识》卷八。又称四肢别离,详该条。
病证名。出《灵枢·经脉》。脾主肌肉,舌以肌肉为本,脾衰则舌痿。或因阴液耗损,筋脉失养所致。新病舌干红而痿,是热灼阴伤;久病舌绛而痿,是阴亏已极;久病舌淡白而痿,是气血俱虚。症见舌短缩而痿,肌肉软。治宜
【介绍】:唐代医生。806~820年(元和年间)曾任刑部郎中,后贬道州刺史。治病效果好,撰《古今集验方》10卷。
人体除头颈与四肢以外的躯体部分。
病证名,见《验方新编》卷之一。其表现为黑眼珠呆滞。参见通睛条。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自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胎垢、蛇身、蛇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鳞体者,谓皮肤之上,如蛇皮、鳞甲之状,故又名蛇体,此由气血痞涩,不能通润于皮肤”所致,类似鱼鳞病。《串雅内编》用白殭蚕去嘴为末,煎浴。《本草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