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代人。画有《本草训解图》,已佚。
病证名。见《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又称酒积泄、酒积五更泄泻。详各条。
金代医官职称。承办帝王服用汤剂药物等事的官吏,官阶正八品。参见御药院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妇人胞落颓,……又灸身交五十壮,三报,在脐下横纹中。”近代《中国针灸学》等定位在腹正中线,脐下0.3寸处。《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则谓在脐下3寸。主治便秘,尿闭,遗尿,白带
【介绍】:清末医家。字谷孙,江苏江阴人,长于诊治温热证,为一时名医,编撰有《温热逢源》、《柳选四家医案》等书,流传较广。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草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人体部位名。古人解、骱通用。同节骱,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即关节,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腓腨发,见该条。
证名。出《灵枢·行针》。指喜乐不禁之症。参见喜笑不休条。
骨名。又名小膀骨。即桡、尺骨的统称。《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肘下之骨曰臂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