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酸味草
见《广州植物志》。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亦作肝虚雀目。多因后天失养,脾失健运。小儿多患。“肝虚血少,……小儿因疳得之”(《世医得效方》卷十六)。症初起,入暮则视物不清,天晓复明,眼干涩羞明,频频眨动。失治可致黑睛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一指经闭,二指经行不畅。
自汗证之一。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因血虚而致自汗者,伴见心悸惊惕,形瘦烦倦等症。治宜补血敛营为主,用当归建中汤、四物汤加减。血虚有热者,用当归六黄汤。若大失血之后,汗多不止,气随血脱者,急宜
即肛门。详该条。
病名。见《一草亭目科全书》。即绿风内障。详该条。
见西晋·崔豹《古今注》。即蝌蚪。详该条。
四肢的别称。《素问·汤液醪醴论》:“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12卷,已佚。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蒺藜散,见该条。
病名。髭,本作“頿”(《说文》)。口上须也。段注:“在口上、在颊亦得名须。”①指发于颊部之痈疽。②痄腮,一名髭发(《医宗金鉴》卷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