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原指用灸法治阴虚内热证的错误方法,导致虚者更虚、实者更实。后世引作批评医者滥用补泻之语。
①体表部位。又名准头、鼻尖、面王。为鼻前下端隆起之顶部。《东医宝鉴》卷一:“山根之下曰鼻准。”今解剖学名鼻尖。其色泽的改变可作为脾胃病变望诊的参考。②经穴别名。出《奇效良方》。即素髎。见该条。
指耳屏的软骨。在外耳门前侧,左右各一。
病名。即习惯性脱臼。出《正体类要》上卷。多因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筋肉松弛引起,或外伤性脱臼治疗不当,关节结构破坏所致。常由于旋转不慎或扭、拉等动作而引起重复脱臼。局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治宜手法或切
见《青海药材》。为白茅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泉州本草》。为胡颓子叶之简称,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即手少阴络脉。见该条。
证名。见《兰室秘藏》卷上。即羞明。详该条。
证名。见《中藏经·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详腹痛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清气化痰饮,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