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椎

大椎

经穴名。代号DU14出《素问·气府论》。《肘后备急方》作大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大。别名百劳上杼。属督脉。手、足三阳、督脉之会。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约与肩平高。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及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颈横动脉分支。主治发热疟疾中暑感冒癫狂癫痫骨蒸潮热盗汗咳喘脊背强急,项强;以及肺结核,支气管炎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猜你喜欢

  • 阳毒喉风

    病名。见《咽喉经验秘传》。即外缠喉风。详该条。

  • 横户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交。见该条。

  • 翰林医诊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一般下级医官职务,官阶从八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周营

    【介绍】:见周荣条。

  • 肘尖向上突出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肘关节后脱臼。详手臂出臼条。

  •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语。后人简称为壮水制阳或滋水制火,滋阴抑火。是治求其属的治法,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肾主真水,肾阴不足,则虚火上炎,出现阳偏亢之象,症见头晕目眩,腰痠足软

  • 错语

    神志清醒而言语错乱,但说后又自知讲错。多因心气虚,精神不足所致。

  • 树脑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樟脑之别名,详该条。

  • 古愚山房方书三种

    丛书名。清·海阳竹林人辑。刊于1801年。内容为《解毒编》、《汇集经验方》、《怪疾奇方》。

  • 脑漏

    病名。鼻渊的俗称。《景岳全书·鼻证》:“鼻渊证,总由太阳督脉之火,甚者上连于脑,而津津不已,故又名为脑漏。”《医醇賸义·脑漏》:“脑漏者,鼻如渊泉,涓涓流涕,致病有三:曰风也,火也,寒也。鼻为肺窍,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