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张氏医通》卷十。指产后肢体发麻,兼有眩晕病症。多因失血过多,气血不能充养周身。或因产后经脉空虚,痰饮瘀阻经络所致。失血过多者,症见手足麻木,或小腹痛,治宜补血益气,方用十全大补汤;痰饮瘀阻者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廿八:“若被风邪伤肝,肝气不足,故令目泪出。”即迎风流泪,详该条。
指气血协调,运动通畅。气与血是相互依存的,血有赖于气的推动而流行,气也赖于血的供养而发挥作用,故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说法。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赖于气血功能的协调来维持,一旦失调,即可发病。《丹溪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六棱菊之别名,详该条。
出《药性论》。即补骨脂,详该条。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即定志丸第一方,见定志丸条。
小儿突然因心腹疼痛而啼。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一。小儿气血不足,肠胃挟冷,再感风寒之邪,邪气分争,攻冲上下,而致心腹刺痛作啼。甚者可表现为面易五色,状似惊痫。治疗:轻者宜补中健脾,用六神散;重者宜温中
病名。见《郑氏女科真传·胎前杂症》。指妊娠期乳汁自出。即乳泣。详该条。
扩展、流溢或蔓延。《素问·气交变大论》:“身热骨痛,而为浸淫。”
病名。见朱仁康·《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指圆癣之形如古钱状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