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因实热而口渴。《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小儿气血盛者,则脏腑生热,热则脏燥,故令渴。”治宜清热保津。用白虎汤。
【介绍】:见杜光庭条。
出《脉经》。即胎漏。详该条。
秦代主管医药的官员。杜祐《通典》:“秦有太医令丞主医药。”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诸淋之一。又名气癃。为尿有余沥结涩不通的症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气淋者,肾虚膀胱受肺之热气。”《圣济总录》:“肾虚则不能制小便,膀胱挟热则水道涩。肾虚膀胱热,则胞内气胀,小腹坚满,而生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黄锁梅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元外科学家。禾川(今江西吉安)人。编有《仙传外科集验方》,论述痈疽之阴阳、虚实甚详,并保存有不少民间验方。此书传至吴宁极、吴有章父子及李生生、赵宜真,由萧凤冈捐资得以刊行(1378)于世。
《内经》十二脉之一。迟而软的脉象。《诊家正眼》:“曰疏者,且迟且软也。”
指人体下肢。《灵枢·刺节真邪》:“肢胫者,人之管以趋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