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明·赵贞观《绛雪丹书》:“凡胎成三月后,两足渐肿至腿膝,行步难甚以致喘闷,饮食不美,状似水气,至于脚指出黄水,名曰子水气。”即子气。详该条。
病名。《喉科指掌》卷五:“此症因肺脾积热,其色鲜红,肿胀关内。六脉洪大,身发寒热。”治宜解毒消痈,泻热凉血。以大黄、当归尾,皂角刺、天花粉、黄芩、赤芍、栀子、射干、桔梗、甘草、丹皮、生地等。或刺少商、
即舌瘖。详该条。
疝之别名。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
出《本草拾遗》。为骨碎补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素问·痹论》。又名湿痹。详湿痹条。
【介绍】:见潘霨条。
又名顑。面颊的下部。
出《隋书·经籍志》。指怀孕。
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休息痢。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