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病候和经穴主治的概括。参见是动病、所生病各条。
理筋手法。让患者正坐,医者立于背后,一手扶患者头顶,一手拇、中指点按天枢、风池、风府等穴,并顺诸穴部位自上而下按摩多次,再用拿、捏、提弹颈后部及肩背诸肌腱各数次。次以双手拇指于枕骨关节,余指在颌下部,
病证名。《竹林女科证治》:“经来腰腹痛而气滞血实者,宜服桃仁汤(当归、赤芍、生地、香附、丹皮、红花、延胡索、桃仁),形瘦有火加黄芩、黄连;形肥多痰加枳壳、苍术、半夏。亦有肝肾阴虚腰腹痛者,宜养肝肾,用
针灸著作。又名《窦太师流注指要赋》、《通玄指要赋》。1卷。元·窦杰撰于1232年。内容主要是根据常用的43个针灸要穴主治所编成的一篇歌赋,赋后附有针灸补泻等几篇短论。现有1936年《丛书集成》影印本(
①皮肤厚。《灵枢·通天》:“太阴之人……缓筋而厚皮。”②出《吴普本草》,为厚朴之别名。
见团岗条。
病名。见《重刻烂喉痧辑要》。即白面痧之别称。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GB38。出《灵枢·本输》。别名分肉、绝骨。属足少阳胆经。经(火)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当趾长伸肌与腓骨短肌之间凹陷处。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偏头痛,目
症名。指急欲大便而又排便不畅的窘迫感。《素问·至真要大论》:“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类经·疾病类》:“下迫,后重里急迫痛也。”参见里急后重条。
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指汉、魏至唐初时期士大夫们为求长生不老,恣服钟乳石、硫黄、紫石英等矿物药组成的钟乳石散、五石散等所出现的种种药毒证候。表现不一。治疗方药各异。参见金石中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