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闽东本草》。即侧柏叶,详该条。
指月经绝止,不复下行。《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王冰注:“经水绝止,是为地道不通。”
妇科专著,8卷。清·吴本立(道源)纂辑。刊于1773年。作者上采前贤、旁取时论,分门别类,纂辑成书。卷1~2论调经及妇科杂病;卷3~4论广嗣及妊娠诸疾;卷5论生产及难产救治;卷6~8论产后诸疾。所论病
研制方。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熟地黄、何首乌、泽泻、茯苓、玄参、五味子、麦冬、珍珠母、牡丹皮、浮小麦、夜交藤、磁石等。片剂,每片0.3克,每服六片,一日二至三次。功能滋阴清热,除烦安神。治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称梦遗。详该条。
《医醇賸义》卷四方。枳壳、青皮、木通(酒炒)各一钱五分,车前子、赤茯苓各二钱,栝蒌仁、炒谷芽各三钱,厚朴、乌药各一钱,木香五分,生姜三片。水煎服。治小腹膜胀,引腰而痛。
经外奇穴名。见《中国针灸学》。位于环跳穴与腰俞穴连线之中点。主治坐骨神经痛。直刺1~1.5寸。艾炷灸5~15壮;或艾条灸10~30分钟。
是对怀孕妇女,以脉象、腹形及两乳房而进行辨别男女胎的方法。如左手太阳浮大为男,右手太阴沉细为女;左脉疾为男,右脉疾为女。左乳房有核胀痛为男,右乳房胀痛为女;腹部上小下大如箕为女,腹高如釜为男等。均为古
病名。即梅毒性咽炎、喉炎。《喉科金钥》卷下:“风火喉痹肿痛,……及杨梅丹毒,上攻咽喉。”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惊胎者,见怀妊月将满,或将产,其胎神识已具,外有劳伤损动,而胎在内损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