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水气失去正常的调节。《备急千金要方》:“水气不调,身体浮肿,气满喘粗。”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著于脊。”经筋从足大趾内侧端
见《广西中草药》。为羊踯躅根之别名,详该条。
综合性医著。3卷。清·赵濂撰于1883年。上、中二卷医法补要,论述内、外科等多种病证的证候、治法和方药。下卷见症实录,记载治案196条,反映了作者各科的临床经验。全书内容简要,切于实用。赵氏在治法上敢
又称内针、下针。指将针刺入穴位,或针刺入穴位后继续向下插进。
出明·赵宜真《秘传外科方》。即竹筒吸法。见该条。
病证名。出《素问·三部九候论》。又名陷睛翳、睛陷、目睛缩入。多由肾阴亏损,正气大虚所致。症见眼珠向眼眶内退陷。《素问·三部九候论》:“目内陷者死。”本症见于重病或虚证久病者,为正气衰竭之象。参见膏伤珠
病名。见《咽喉经验秘传》。即外缠喉风。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羊屎条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诸病源候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