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发作无时疟

发作无时疟

病名。疟疾的一种。因发作无一定时间,故名。《诸病源候论·发作无时疟候》:“夫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腠理开,开则邪入,邪入则病作。当其时,阴阳相并,随其所胜,故生寒热,故动作皆有早晏者。若腑脏受邪,内外失守邪气妄行,所以休作无时也。”《类证治裁·阴疟》:“或不忌口,不节劳,伏邪旁溢界络,皆能致之。否则发期错乱乃将愈之兆矣。阴疟主治之法,惟和营调卫兼疏邪,勿期速效而用劫剂。”参见疟疾条。

猜你喜欢

  • 郑宁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七潭。安徽人。郑氏认为古今方书中常用药不过二、三百味,但关于药的性味说法不一,因而参考过去各书,编成《药性纂略》一书。

  • 二气双调散

    《医醇賸义》卷二方。人参、茯苓、当归身、牛膝各二钱,山药、枸杞子、肉苁蓉各三钱,陈皮、砂仁各一钱,半夏、青皮(蜜水炒)各一钱五分,沉香(人乳磨冲)五分。水煎服。治关格。

  • ①五脏之一。与大肠相表里。居于胸中,为五脏的华盖。主诸气而司呼吸,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相结合,化生为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素问·五藏生成篇》:“诸气者,皆属于肺。”肺朝百

  • 错经吐衄血崩

    病证名。见何梦瑶《妇科精要》。指血为热迫,导致经血上壅为吐衄,下为血崩之症。如去血过多,则热随血去,以补为主;若去血少而热尚未减者,仍当清之。甚者三黄四物汤,轻者宜犀角地黄汤加减。

  • 颈肿

    证名。出《灵枢·经筋》。指颈部单侧或两侧肿胀粗大。多因气火郁逆,或痰滞内结所致。《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有颈项肿痛,寒热头眩者,是气毒,宜加味藿香散;有颈项结核浮肿,先寒后热者,此风寒所搏,宜

  • 啮齿

    病名。即齿。详该条。

  • 金剑草

    见《泉州本草》。为葫芦茶之别名,详该条。

  • 缪存济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生。字慕松。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因多病而学医,认为疾病以伤寒最为重要,于是采集前人关于伤寒的论述,结合自己的见解,编成《伤寒撮要》。另撰有《识病捷法》一书。

  • 虫积

    病证名。亦称九虫积。指腹内虫多而积聚成块的病症。《古今医统》卷六:“九虫积,腹中不时作块痛,面青,口吐清水。”《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虫积,饮食积聚,变化生虫,时呕清水苦水,常生腹中咬

  • 人参考

    书名。1卷。清·唐秉钧撰,撰年不详。1916年绍兴医药报社据日刻本重刊,名《重刻人参考》。本书对人参的商品、产地、真伪以及采集、收藏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考察。现有绍兴医药学报《医药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