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图经》。即桃茎白皮,详该条。
十三鬼穴之一。出《针灸大成》。即劳宫穴。参鬼路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风牵斜。详该条。
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从六品上。
①热邪。六淫中与火同一属性的致病因素。《素问·五运行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②热证。辨证的八纲之一,各种原因引致阳气亢盛的病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盛则热。”③治疗方法
舌尖白苔,舌根灰黑而舌中质红的舌象。若黑苔不多而润,舌不甚红,多为脾虚有湿;若舌根黑多而干,舌质较红,多为胃热炽盛,肠已燥结(见《伤寒舌鉴》)。脾虚有湿当健脾利湿;胃热、大便燥结者,宜清胃润肠。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金雀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赵兰亭条。
参见痧痘集解条。
书名。12卷。明·申斗垣撰。刊于1604年。卷1~3总论疮疡的病候、诊法及治则,共72论;卷4~9分论外科的各种病证约200病,每病除简述其证治外,均绘有图形;卷10附入《痘科珍宝》1卷。卷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