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的一种作用。肝的功能正常时,如春天树木,充满生机,表现升发之象。但升发太过,则为肝阳上亢,反会出现头痛、眩晕等证候。
民族药著作。杨竞生等著。上下两册。全书载藏药598种。分矿物、动物、孢子植物和木本种子植物四类。药物名称按藏文字母顺序排列,藏汉两种文字对照。每种药分效用、来源两项叙述。部分药物还有别名、成分、药理、
隅,两边相交成角。即曲周,详该条。
①泛指内脏或阴经所发生的病症,反映病变在里。②辨证上如病者无发热而出现恶寒,为发于阴经的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各种温热病致病邪气的通称。包括温病中的春温、风温、暑温、伏暑、湿温、秋燥、冬温、温疫、温毒和温疟等的病因。《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①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南沙参之处方名。②见《本草从新》。为荠苨之别名。各详该条。
医论著作。3卷。清·石寿棠撰。刊于1861年。共有医论20篇,探求疾病之本原及治本之法。内容包括脏腑气血营卫功能,证治大要、伤寒、内、妇、儿各科证治。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地柏枝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惊风后出现的失音。多由津液受伤,肺肾阴虚所致。治法详久喑。
病证名。见《医宗必读·腰痛》。多因肝肾不足所致。《临证指南医案·腰腿足痛》龚商年按:“有老年腰痛者,他人但撮几味通用补肾药以治,先生独想及奇经之脉隶于肝肾,用血肉有情之品。鹿角、当归、苁蓉、薄桂、小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