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南星二陈汤

猜你喜欢

  • 胎病脏寒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初生婴儿生后腹壁青脉暴露,时膨时减,按之虚软,呃呃作声,日夜不禁的证候。古人认为是由于儿在胎中,妊母恣食生冷过度,有时肠鸣,腹泻,儿受其气,因引起内脏虚寒而成。治宜

  • 腰足痛

    证名。见《针灸甲乙经》卷九。又称腰脚痛。详该条。

  • 气疳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肺疳。见该条。

  • 霉酱色苔舌

    霉,灰黑色。酱,黄赤色。舌生黄赤兼黑苔,似沉香色,属里实热证。可因内蕴湿热、夹有宿食,或瘀血气滞,或湿热夹痰所致(见《伤寒舌鉴》)。

  • 饥疝

    古病名。指一种食后即饥,胃脘疼痛的疝气。《诸病源候论》卷二十:“阴气在内,寒气客于足阳明、手少阴之络,令食竟必饥,心为之痛。故谓之饥疝。”

  • 白伸筋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草石蚕之别名,详该条。

  • 内蒸

    五蒸之一。亦名血蒸。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五蒸条。

  • 髁(kē 棵)骨

    即髋骨。详该条。

  • 白花岩陀

    见《云南中草药》。为白花丹之别名,详该条。

  • 橐吾

    出《质问本草》。为八角乌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