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都。见该条。
病证名。见《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即五更泄,详该条。
【介绍】:见马莳条。
书名。又名《仙传外科秘方》。11卷。元·杨清叟撰,明·赵宜真集。刊于1378年。卷1总论痈疽发背及内服荣卫返魂汤的加减法;卷2~4重点论温、热、凉性三个外用药方的用法及其他外科通用方;卷5~7为痈疽、
又称艾卷灸。指用艾条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灼的方法。此法从古代太乙神针和雷火针灸法简化而来。使用简便,效果良好,为目前临床所常用。艾条灸按其操作方法,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二种,详各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豨莶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赤炎疮。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僧。号忠顺药师。江西德兴烧香院僧人,1323年(至治三年)任五省采药使。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老鼠耳之别名,详该条。
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为妇人分娩所准备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