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阴阳易之女传于男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妇人病新差,未平复,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名曰阴易。身重,少气,阴肿入里,腹内绞痛,热上冲胸,头痛不欲举,眼中生花。”参见阴阳易条。
隋唐时期医药机构的职称。隶属于太医署。掌管药园的全面工作,共2人。参见药园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大金牛草之别名,详该条。
①指门牙。详该条。②病证名。为隐约见于新生儿齿龈粘膜下的白色斑块。可妨碍吮乳而引起啼哭。治法见马牙条。
【介绍】:见程履新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百草霜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位于足底跟部,当足底中线与内、外踝尖连线相交处。主治失眠,脚底痛等。直刺0.3~0.5寸。艾条灸5~15分钟。
【介绍】:南北朝时期南齐医生。字元平。临床常兼用道术迷信治疗。
见《中药材手册》。为黄芫花之药材名,详该条。
出清·吴鞠通《解儿难》。即本脏自病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