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殷仲春条。
书名。1卷。十二世纪中期南宋·闻人耆年撰于1226年。1245年孙炬卿重刊,并附佚名氏《骑竹马灸法》及《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二种,三书合为一书,仍称《备急灸法》。书中介绍了22种急性疾病的灸法,并附简明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
四肢的别称。《素问·汤液醪醴论》:“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
①见《江西草药》。为青酒缸之别名。②见《福建中草药》。为金盏银盘之别名。③见《闽东本草》。为鬼针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景岳全书·妇人规》卷六十一方。人参、甘草、川芎、肉桂、干姜、桃仁、黄芩、蟹爪各等分。每服一两,水煎,空腹服。用于体弱欲下胎者。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指初生儿口噤,嘴唇发赤而紫者。参见口噤条。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诸注候》:“凉注,心下乍热乍寒,一年之后,四支重,喜卧,噫酢,体常浮肿,往来不时,皮肉黑,羸瘦,生澼,目黄,爪甲及口唇青。”参见九注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钩藤,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即面黑子。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