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又名恶漏。症为肛周及臀部两侧肌肉黑硬,结块如鸡蛋大小,疼痛,常有多数漏管。甚者臀部软组织坏死。系肛漏并发特异性感染所致。治宜先服大剂清热解毒药,后择期手术,配合脱管锭
北方之极,与南极相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朝北极。”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合子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痘疮初起发热三、四日后,应见点而不见点,此因外感风寒,阻于肌表,毒气不能外发所致。其症常伴有头痛,四肢拘急,恶风寒等。治宜解表透毒。用参苏饮,败毒散加减。
见《贵州草药》。为大巢菜之别名,详该条。
出《外科启玄》卷三。即熏法。见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山藿香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即走马胎,详该条。
出《本草纲目》。即天钓。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