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金匮要略》。即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见该条。
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八。即继病,详该条。
即尾骶骨。详该条。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因心经火毒上冲而生舌下。其形如珠,初见一、二,少顷蔓生盛,三五七八九如贯珠。舌胀痰升,不能饮食。”吞咽有碍,口出涎丝。治宜清心解毒,泻火祛痰。可选用泻心汤、导赤散、二
即头顶部。
古病名。指热性病。《灵枢·论疾诊尺》:“冬伤于寒,春生热。”亦指热盛。《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参见发热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赤带。详该条。
病名。见《疡科准绳》卷三。为瘰疬单个生于颈项者。参见瘰疬条。
喜饮凉的饮料。属里热证。宜清热生津。《素问·疟论》:“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
指肾脏。肾藏人身元阴、元阳,亦即真水和真火,故称。参见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