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吴注
见黄帝内经素问吴注条。
见黄帝内经素问吴注条。
《金匮要略》方。天花粉二两,茯苓、山药各三两,炮附子一枚,瞿麦一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治下焦阳虚,小便不利,有水气,其人苦渴,腹中冷
证名。出《素问·风论》。指背部正中肌肉、筋脉、骨节疼痛。多因督脉及足少阴肾经病变所致。《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脊痛,督脉病也。背痛,肺经病也。……,二经虚,感受六淫之邪则害痛。”“脊以髓满为正,房
由于先天性畸形,尿门无孔,以致婴儿出生后小便不通,宜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兔儿伞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水霞翳障、水瑕深翳、冰蝦翳深、冰翳外障。多由肝经热邪上攻所致。《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冰瑕翳深之证,翳色青白如冰,横贯乌睛,其证或痒或疼,发歇无时,眵粘泪出,白睛
证候名。多因湿郁生热,热盛化火而伤及脾阴。症见脘腹痞满、身重肢痠、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大便坚结,舌苔由灰滑变黄燥。《温病条辨·中焦篇》:“湿之入中焦……有伤脾阳,有伤脾阴……伤脾胃之阴者十居一、
病名。《医学入门·怪疾》:“遍身忽然肉出如锥,既痒且痛,不能饮食,此名血壅。若不速治,溃而脓出。以赤皮葱烧灰,淋洗。吃豆豉汤数盏,自安。”此证由风热内扰血分所致。如火盛则肉起疙瘩如锥,甚或疼痛。风盛则
病名。见《此事难知》卷四。即大头瘟。《医碥》卷三:“大头痛,头肿如斗,俗云大头瘟。天行疫气所发。”详见大头瘟条。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妇人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故治妇女之病,当以经血为先。而血之所主在心,盖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是心为气血之主,而脾为气血之本也。若忧虑伤心,心气虚耗,不能生血,脾乃心之子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六。多由心经火炽上炎所致。症见舌裂生疮,疼痛,饮食有碍。《证治准绳·杂病》第八册:“风热口中干燥,舌裂生疮。”治宜清心泻火。用导赤散、犀角地黄汤、甘露饮等加减。参见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