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疔

猜你喜欢

  • 伤食发热

    病证名。指食积内停所致的发热,多见于小儿《证治汇补·发热章》:“伤食发热,必气口紧盛或沉伏,头疼,呕恶,噫气吞酸,胸口饱闷,或胀或痛,手不可按,蒸蒸然热,明知其热在内也,消导则已。”《金匮翼·发热统论

  • 瘪竹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仙人杖之别名,详该条。

  • 正产

    又名真产。即正常产。杨子建《十产论》:“妇人怀胎十月,忽腰腹作阵疼痛,相次胎气顿陷,至于脐腹痛极,乃至腰间痛重,谷道挺进,继之浆破血出,胎儿遂生,名曰正产。”

  • 五决

    诊法术语。决,判断。临证要结合五脏脉象的变化,以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的吉凶。《素问·五脏生成篇》:“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 肺朝百脉

    朝,朝向、会合之意。指全身血液都要流经于肺。《素问·经脉别论》:“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肺主气,心主血,由于肺气的贯通百脉,故能协助心脏主持血液循环。《类经》:“经脉流通,必由于气,气主于

  • 时计草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西番莲之别名,详该条。

  • 眵泪不禁

    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目内外轮廓无恙,但泪稠如浊酒豆浆,长流而不止也。”多见于眦漏证。参见该条。

  • 背蛇生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朱砂莲之别名。详该条。

  • 身热不扬

    证名。见《王旭高医案》卷一。指病人自觉发热,但按其肌肤而不甚热的一种症象。多见于湿温病,热为湿遏,以致发热在里,热势不扬,宜用渗湿透热或清泄芳开法治疗。

  • 豆豉

    见《本经疏证》。即淡豆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