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药
唐代太医署一种官职的名称,只设1名。
唐代太医署一种官职的名称,只设1名。
耳屏与面颊之间的部位。《灵枢·五阅五使》:“明堂广大,藩蔽见外。”
病名。①指咳则右胁下引及肩背痛,动则咳剧者。《素问·咳论》:“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治用升麻汤。如脾胃积热者,用栀连二陈汤;脾虚痰湿者,用六君子汤加枳壳、桔梗,
病名。即冻疮。详该条。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腰俞。见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号济川。猗氏(今山西运城一带)人。先学儒,后专心学医,在当地闻名,有求必应,不计较报酬。但受太素脉影响较大。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见《广西野生资源植物》。为蕹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称子疟、胎疟。多因脾胃虚弱,饮食停滞,夏伤于暑,感染疟邪所致。治宜和解驱邪,健脾安胎。用七宝散。若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者,宜六君子汤加藿香、桔梗、苍术;停食而又感寒邪者
出《吴普本草》。为人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