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败坏;弛,松弛。《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方。生附子、滑石各五钱,瞿麦、木通、半夏各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七片、灯心三十茎、蜜半匙,水煎服。治冷淋,小便淋漓涩痛,憎寒凛凛。
出魏·李当之《药录》。又名山木通、小木通、白木通、钥匙藤、万年藤。为毛茛科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 DC.的茎。分布华东地区及江西、湖南、云南等地。辛,温,有小毒。祛风利湿,消肿散
①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洋蓍草之别名。②见《内蒙古中草药》。为蓍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计划生育、妇产科疾病》。即辣椒头,详该条。
方剂的作用、性味相结合的分类法。即轻剂、淡剂、清剂、解剂、缓剂、火剂、暑剂、湿剂、寒剂、燥(一作涩)剂、甘剂、平剂、温剂、和剂、调剂、补剂、荣剂、夺剂,共十八剂(见元·李汤卿《心印绀珠经》)。
偏嗜吃某些食物的一种病态。如嗜食生米异物,多属虫积;嗜食辛辣多属胃寒等。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胞宫。详该条。
痰证之一。因痰饮留于四肢、膈上或胁下所致。见《赤水玄珠》卷六。《不居集》卷十七:“饮痰,停于膈上,一臂不遂,时复转移一臂,蓄于胁下,胁痛干呕,往来寒热。”《张氏医通》卷四:“饮痰成呕吐,胁痛,四肢不举
见《中药志》。为路路通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