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即游丹。见该条。
病证名。病因孕后血聚养胎,血热心火上炎所致。治宜清热、泻火。方用东垣凉膈散(方见妊娠咽喉痛条)。
【介绍】:见杨文修条。
病名。五脏水肿病之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多因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所致。临床特征为浮肿,大便鸭溏。治宜宣肺利水,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或麻黄
隧:经隧(络)。即经穴。《十四经发挥》:“其隧穴之周于身者,六百五十有七。”
骨名。鼽与顺通。即颧骨。《素问·气府论》:“鼽骨下各一。”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农吉利之别名,详该条。
见伤寒六书条。
病证名。《症因脉治·内伤眩晕》:“气虚眩晕之症,气虚即阳虚也。其人面色白,身无热,神识清爽,言语轻微,二便清利,时或虚阳上浮,头面得火,眩晕不止。”《医略六书·眩晕》:“劳倦伤脾,清阳下陷,眩晕倦怠,
病名。《张氏医通》卷七:“若脓从大便出者为直肠痈。”相当于盆腔脓肿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