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因跌扑坠堕误行补涩所致。《证治汇补》卷五:“坠堕闭剉、气逆、气郁,误行补涩则瘀蓄于胃,心下胀满,食入即吐,名曰血逆;瘀蓄于脾,大腹膨胀,渐成鼓满,名曰血蛊。”参见血鼓、蛊条。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据《甲乙》、《太素》、《圣济》应为“贲”)。”经筋从手中
由承浆以下至下颔骨下缘的部位。俗称下巴或下巴颏。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四。即白疕。详该条。
病名。指牙痛之因于风者。参见牙痛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笔筒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其形如风疹,发痒。
病名。《疬科全书》:“凡审其果自花柳而来,无论如何发起,均名花柳疬。”内治宜解毒为主,用枯草慈菇化毒丸,间服土茯苓膏。如已溃破,可外贴拔毒生肌膏。相当于梅毒病之类似瘰疬者。
舌的边缘。属肝胆。色赤为肝胆有热,有瘀点多主内有蓄瘀。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即寻骨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