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奶浆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王伯龙《养儿宝》。指孕妇有腹痛,胎动感,兼见阴道出血。初起症状较轻,后逐渐加重,如流血量多,可致流产。参见胎动不安、胎漏、先兆流产等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证为肛门部摺缝破烂,便如羊粪,便后出血,剧痛。宜内服养生丹,外用薰洗,顽固难愈者可手术治疗。相当于肛裂。
【介绍】:见柳宝诒条。
润燥法之一。治疗大肠燥热而便秘的方法。患者大便干结、口臭唇疮、面赤、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实,用麻仁丸。
病证名。麻疹后期,突然喉肿,呼吸困难的证候。大都是麻疹后,余毒未尽,肺胃积热,夹毒火上炎所致。症见高热,呼吸困难,吸气时胸骨上窝、肋间隙深陷,上腹内缩,咽喉充血并水肿,面青,唇紫,不能进食。治宜清热通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病因孕后小肠积热,热结膀胱,气化受阻;或脾肺气虚,通调运输失职,不能下输膀胱,以致小便不利。小肠积热者,症见口渴、心烦、尿赤,宜清热利水,方用八正散加减;脾肺气虚者,
病名。出《魏书·王慧龙传》。古名鼻赤,《素问·热论》:“脾热病者,鼻先赤。”又名鼻齇、肺风、肺风粉刺、赤鼻、鼻准红赤,俗称酒渣鼻、酒糟鼻。由脾胃湿热上熏于肺所致。症见鼻准发红,久则呈紫黑色,甚者可延及
中医学术派别的一种。汉·张仲景以后医家所创制的方剂,称为时方。后世医生凡主张不拘泥于《伤寒杂病论》既定的成方,而自行处方用药者,称为时方派。
方书。日本丹波元胤纂。纂年不详。本书以四君子汤、四物汤、小半夏汤、白虎汤、理中汤、逍遥散等28首常用古方为纲,详述每方经加减后衍变之新方,及诸方功能、主治。如由四君子汤衍为茯苓饮、惺惺散、六物散、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