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新感条。
《脾胃论》卷中方。防风二钱,苍术(泔浸,去皮)四两,白术、茯苓、白芍药各一钱。为粗末,水煎,空腹食前服。治肠澼下血,大便闭塞,或里急后重,或少有脓,或少有血者。
小儿推拿方法。即合阴阳。见《陶朱公致富全书·卫生至要》。详和阴阳条。
【介绍】:清初医家。字郊倩。新安人。生平研究仲景学说,颇有心得。撰《伤寒论后条辨》、《医径句测》等书。
病证名,指小儿形体消瘦,体质羸弱。小儿脾胃脆弱,易虚易实,如果喂养不当,或患泻痢等症,损伤脾胃功能,使之食欲不佳,甚至不能饮食,影响气血生化,肌肤得不到营养,则可渐至体羸而消瘦。临床有挟冷、挟热的区别
证名。指手足不知痛痒,不觉寒热的症象。出《素问·本病论》。《伤寒明理论·不仁》:“不仁,谓不柔和也。痒不知也,痛不知也,寒不知也,热不知也,任其屈伸灸刺,不知所以然者,是谓不仁也。由邪气壅盛,正气为邪
骨名。出《素问·骨空论》。即尾骶骨,详该条。
【介绍】:见俞正燮条。
十二经别之一。原称手少阳之正。即手少阳三焦经别行之正经。《灵枢·经别》:“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在头部从手少阳三焦经分出,别走头顶,向下进入缺盆,历走上、中、下三焦
①病名。指伤寒少阳病而见头痛者。见《兰室秘藏·头痛门》:“少阳经头痛,脉弦细,往来寒热,柴胡为主。”②证名。指头痛而在少阳经脉循行部位者。《冷庐医话·头痛》:“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参见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