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月经色淡,质稀如水。由气血俱虚所致。治宜补气养血。方用黄芪、人参、甘草、肉桂、当归、川芎、香附。或用四物汤加人参、黄芪、香附;腹痛加阿胶、艾叶、延胡索;虚甚者,加生姜、附子。
病名。见《银海精微》。即鸡冠蚬肉,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辛夷之别名,详该条。
同清金,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秦伯未《中医临床备要》。即状如鱼胞。详该条。
即戎盐。见该条。
经外奇穴别名。见《中国针灸学》。即胃管下俞。见该条。
古病名。见《圣济总录·积聚门》。即贲豚。积气因发作部位不同,可见气逆冲心满闷,或见膀胱切痛,上冲腹胁满痛,上下攻走疼痛等证。治宜槟榔散、四味丸、天雄散等方。参见贲豚条。
即天庭。《灵枢·五阅五使》:“五官已辨,阙庭必张。”详天庭条。
病证名。即咽喉肿。出《五十二病方·阴阳十一脉灸经》。《素问·厥论》:“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痉。”本症可见于某些咽喉疾患及全身疾患。参见咽喉肿痛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