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丹毒赤遊肿

猜你喜欢

  • 黄氏遗书八种

    丛书名。清·黄元御撰。最早刊于乾隆年间。包括《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伤寒悬解》、《伤寒说意》、《金匮悬解》、《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 痘证吐蛔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卷六。“伤寒吐蛔,责之胃寒。痘证吐蛔,责之里热。由热毒拂郁于里,又不能食,虫无所养,但闻食臭,即涌出者,宜黄连止蛔汤。”

  • 长骨

    骨之呈长柱状者。如股骨、胫骨等。多中空如管,充藏骨髓。

  • 口酸

    症名。指口内常有酸味的感觉。《医学入门·口舌唇》:“肝热口酸而苦。”多由肝热上犯,或肝热乘脾,宿食停积所致。治宜疏肝泄热,用小柴胡汤、当归龙荟丸等方;肝热乘脾,宜左金丸加神曲、龙胆草等;宿食停积而见口

  • 出《串雅内编》。走方医把药性下行的叫做串。串药多泻。例如牵牛串治积气成聚,用黑牵牛末为丸,陈皮、生姜煎汤送下。

  • 治中水毒方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方。吴茱萸一升,生姜一升半,犀角、升麻、陈皮各二两,乌梅十四枚。为粗末,水煎,分二次服。治忽中水毒,手足指冷,或至肘膝者。

  • 七日风

    病名。脐风的俗称。详该条。

  • 风疳

    病名。①牙病。《太平圣惠方》第三十四卷:“夫风疳者,由脏腑壅滞,久积风热,脾肺不利,心胸痰饮,邪毒之气,冲注上焦,熏蒸牙齿。则令齿龈浮肿,动摇脱落,损烂,脓血俱出,虫蚀齿根,口内常臭,面色青黄,唇颊肿

  • 发迟

    五迟之一。小儿初生无发,日久不长,长亦稀疏萎黄的病证。发乃血之余,小儿所禀于先天的血气不足,不能上荣于发,故头发不生。治以补血为主。宜胡麻丸。

  • 五体

    ①指肢体的筋、脉、肉、皮、骨等。五体与五脏有联系。《灵枢·五色》:“肝合筋,心合脉,肺合皮,脾合肉,肾合骨也。”②指肥人、瘦人、常人、壮士及婴儿五种体质(见《灵枢·逆顺肥瘦》刘衡如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