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隋代医生。履贯不详。治疗疾病时,首先重视调理病人的饮食和睡眠休息,而后给予针灸和药物治疗。
证名。指胃火炽盛而出现的证候。《校注医醇賸义·胃火》:“胃火炽盛,烦渴引饮,牙龈腐烂,或牙宣出血,面赤发热,玉女煎主之。”《类证治裁·火症》:“治六腑火,胃火牙疼,颐肿,清胃散。”参见胃热条。
病名。出《灵枢·痈疽》。即肩疽。见该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鬼箭羽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字方叔。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擅长外科,著有《疡医方论》、《疡医本草》,均佚。
类中风病证之一。因悲哀过度,精神消耗,肺气闭郁化热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出《蜀本草》。为槐耳之别名,详该条。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荠苧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程辉条。
见针灸指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