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
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
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前途无量,后者濒临死亡
青年应当接替我们老年人。青年应当举起我们的旗帜直到胜利的终点。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
科学,劳动,实际工作??才能够使我们病态的,放荡的青年清醒过来。
开弓岂有回头箭,“退缩”二字不应属于青年人。
青年人!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够创造你自己。
中年人的当家体验是最后一次精神断奶。你突然感觉到终于摆脱了父母、兄长、老师的某种依赖,而这种依赖在青年时代总是依稀犹在的;对于领导和组织,似乎更贴近了,却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立存在,你成了社会结构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点;因此你在热闹中品尝了有生以来真正的孤立无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强大集于一身。于是,青年时代的多元体验也就有了明确的定位和选择。
不论是老人,还是青年,航行对我们来说都是最后一次。
对于一颗什么都需要享受的青年的心,获得幸福并不需要多少代价。
自尊心、幻想、情思的早熟和智能的呆滞,再加上必然的后果。懒散,这些就是祸根。科学,劳动,实际工作。才能够使我们病态的,浪荡的青年清醒过来。
人们最感惭愧的是缺乏青年人所需要的创造力。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
中青年的世界再强悍,也经常需要一些苍老的手来救助。平时不容易见到,一旦有事则及时伸出,救助过后又立即消失,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是一种早已退出社会主体的隐性文化和柔性文化,隐柔中沉积着岁月的硬度,能使后人一时启悟,如与天人对晤。老年的魅力,理应在这样的高位上偶尔显露。不要驱使,不要强求,不要哄抬,只让它们成为人生的写意笔墨,似淡似浓,似有似无。
科学给青年以营养,给老人以慰藉;她让幸福的生活锦上添花,她在你不幸的时刻保护着你。
我对青年的劝告只用三句话就可概括,那就是,认真工作,更认真地工作,工作到底。
你很清楚,古书是世界处于青年时期的产物,而新书却是世界在老年时代的产物
作为新生力量的青年一代,应该成为时代的青年,每个青年具有新的思想,准备更替旧的思想。这也是人类进步和人类进程的条件。
青年人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
青年永远是革命的,革命永远是青年的。
青年期完全是探索的大好时光。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人类最爱歌颂和赞美的是初恋,但在那个说不清算是少年还是青年的年岁,连自己是谁还没有搞清,怎能完成一种关及终身的情感选择?因此,那种选择基本上是不正确的,而人类明知如此却不吝赞美,赞美那种因为不正确而必然导致的两相糟践;在这种赞美和糟践中,人们会渐渐成熟,结识各种异性,而大抵在中年,终于会发现那个“唯一”的出现。但这种发现多半已经没有意义,因为他们肩上压着无法卸除的重担,再准确的发现往往也无法实现。既然无法实现,就不要太在乎发现,即使是“唯一”也只能淡然颔首、随手挥别。此间情景,只要能平静地表述出来,也已经
小草经营的,是一片绿色的世界;雄对外开放高唱的,是一串火红的音符;青年们瞩目的,是我们可爱的祖国母亲。
科学,给青年以养料,给老人以慰藉;她让幸福的生活锦上添花,她在不幸的时刻保护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