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诗词古文>谢道韫生平

谢道韫生平介绍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在卢循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逃出被抓后杀害。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杀敌数人才被抓。孙恩因感其节义,故赦免道韫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查看谢道韫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名门才女

  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长女,宰相谢安的侄女,谢氏家族的才女。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谢安颇为谢道韫的婚事操心。魏晋时代,谢氏与王氏是两大望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出于门当户对的考虑,谢安在王羲之的儿子当中物色侄女婿。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但谢安听说此人不拘小节,遂改变了初衷,将谢道韫许配给王凝之。

  婚后生活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善草书、隶书,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却信五斗米道,平时踏星步斗,拜神起乩。道韫嫁王凝之为妻,婚姻并不幸福。婚后不久,谢道韫回到娘家,整天闷闷不乐。谢安感到奇怪,就问道:“王郎,是逸少(王羲之)之子,不是庸才,你为什么不开心?”谢道韫回答:“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的人!”封是指谢韶,胡是谢朗,羯是谢玄,末是谢川,都是谢家兄弟的小字。言下之意是,这个丈夫让她失望。谢道韫抱怨说谢家兄弟都这么有名气,为什么单单出了王凝之这个蠢才呢!

  晚景凄凉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

  谢道韫劝谏了丈夫几次,王凝之一概不理,谢道韫只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孙恩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城,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足不出户只是打理本府内务,闲暇时写诗著文,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孙恩之乱平定不久,新任会稽郡守的刘柳前来拜访过谢道韫。谢道韫究竟跟他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事后,刘柳逢人就夸奖谢道韫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谢道韫的后半生写了不少诗文,汇编成集,流传后世。

轶事典故

  姓名由来

  来自于唐释法琳《辨证论》卷七注引《晋录》云:“琅琊王凝之夫人,陈郡谢氏,名韬元,奕女也,清心玄旨,姿才秀远。丧二男,痛甚,六年不开帏幕。《晋书》说谢道韫字道韫,《晋录》说她名韬元,《谢珫墓志》又说她字令姜。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很小的时候有一回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适逢下雪,谢安兴致大起,指着洋洋洒洒的雪问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这时侄儿谢郎立即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而道韫悠然神想后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加入了自己的遐想,将飞雪比喻成柳絮,就是这样一段吟诗偶得的佳话,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咏絮之才”。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

  林下风气

  能够与谢道韫相提并论的在当时只有同郡的张彤云,张彤云是张玄的妹妹,论家世自然不及谢家,论才情却差堪比拟,张彤云嫁到顾家。朱、张、顾、陆是江南的四大世家,张玄也常常自夸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谢道韫。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顾两家,有人问济尼,谢道韫与张彤云谁更好一些,济尼说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谢道韫生逢崇尚风神气度、“竹林七贤”之遗风尚在的东晋,出身于名流世家,加之自身又才华横溢,因此行事潇洒不羁,颇类男子。“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可谓道出了谢道韫的个性气质。“林下”指魏晋交接时期的“竹林七贤”,他们向以行为旷达著称。按:济尼之言,实际是说顾家妇(张。玄妹)不如王夫人(谢道韫)。称赞王夫人神情闲雅,大有竹林名士的风气,顾家妇不过是妇女中的优秀者而已这则小故事用烘云托月的对比方法写出了谢道韫的与众不同。

文学才情

  谢道韫长于诗文,刘孝标注《世说新语·言语》引《妇人集》说:谢道韫有文才,所著诗、赋、诔、讼, 传于世。她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载有诗集两卷,已经亡佚。《艺文类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全晋文》收其《论语赞》。

  谢道韫不仅诗文写得很出色,而且她具有很高的思辩能力。魏晋时代,“人士竞谈玄理”(时人称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为“三玄”),清谈成为一种风气。有的人甚至通过谈玄,“累居显职”。谢道韫虽然不想当官,对玄理却有很深的造诣,并善于言谈。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记载,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辩不过对方,此时身在自己房间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很为小叔子着急,想帮他一下,遂派遣婢女告诉王献之要为他解围。然而,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又限制女人不能随便抛头露面。谢道韫就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王献之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她旁征博引,论辩有力,最终客人理屈词穷。

猜你喜欢

  • 陈玑

    字叔衡,号玉轩,浙江诸暨枫桥陈家村人。幼好学,善属文。学者杨东里亟称其文,比之虞邵庵。明宣德四年(1429年)中式举人,次年联捷成进士。时宣宗留意文学,命引见会试进士百人,选其中20人亲试于殿,玑名列第四,授翰林庶吉士,帝亲赐御衣一袭,宝钞三百贯。

  • 陈栎

    (1252—1334)元徽州休宁人,字寿翁。学宗朱熹。宋亡,隐居著书。仁宗延祐初,乡试中选,不赴礼部试,教授于家。性孝友,刚正,动中礼法,与人交,不以势合,不以利迁。善诱学者,谆谆不倦。所居堂名定宇,学者称定宇先生,晚称东阜老人。有《尚书集传纂疏》、《历代通略》、《勤有堂随录》和《定宇集》。

  • 杨佥判

    杨佥判名字不详。度宗时人。存词一首。

  • 完颜璹

    完颜璹(1172-1232)本名寿孙,字仲实,一字子瑜,号樗轩老人。金世宗孙,越王完颜永功长子。「天资雅重,薄于世味」(《中州集》卷五),累封密国公。天兴元年(1232)蒙古军攻金者汴梁,围城中以疾卒,年六十一。《金史》卷八五附传永功。璹博学有俊才,喜为诗。平生诗文甚多,自删其诗存三百首,乐府一百首,号《如庵小稿》诗词赖《中州集》以传。周泳先《唐宋金元词钩沉》辑为《如庵小稿》一卷,凡九首。元好问推为「百年以来,宗室中第一流人也」(《中州集》卷五)。多写随缘忘机、萧散淡泊意绪。况周颐称其「姜史、辛刘两派,兼而有之」(《惠风词话》卷三)

  • 孙九鼎

    忻州定襄人,字国镇。太宗天会六年经义进士第一,与弟孙九畴、孙九亿同榜登科,俱有诗名。忻州文派,九鼎指授为多。卒年八十余。

  • 戴善甫

    戴善甫一作戴善夫,元代杂剧作家。生卒年不详。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江浙行省务官,与《柳毅传书》剧作者尚仲贤同里同僚。作杂剧5种,现存《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有《元曲选》等刊本;《柳耆卿诗酒江楼》存部分曲文明沈采《四节记》卷4《陶秀实邮亭记》剧情与《风光好》相同,已佚。

  • 周起

    周起(970-1028),字万卿,山东邹平人。咸平三年进士第二人,初授将作监丞、齐州通判。曾仕尚书礼部侍郎、枢密副使。终礼部侍郎、知汝州。卒溢安惠。宋朝官员,藏书家。“家藏书至万余卷,与其弟越,皆以能书为世所称,每书辄为人取去。“-------《临川集》

  • 康进之

    康进之元代戏曲作家。棣州(今山东惠民)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后世人评价他是“豪放激越”的“本色派”作家,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知其为元代前期杂剧作家。

  • 帛道猷

    帛道猷,东晋高僧。生卒年不详,孝武帝时在世。本姓冯,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习儒业,以篇牍著称于时,后于本籍若邪山中出家。先依道生于庐山,道生寂后至临川。继住浙江新昌沃州山禅院,与名僧道壹同时且齐名,刘宋文帝、孝武帝均极尊崇。道猷素性率真淡泊,雅好林泉丘壑,曾经遍游两浙名山胜水,皆有题咏。诗多散佚,人称其诗“有濠上之风”。现存诗一首。

  • 徐仪

    (?—608)南朝陈东海郯人。徐陵子。少聪明机警,善《周易》,举高第,为秘书郎,出为乌伤令。陈后主祯明初迁尚书殿中郎兼东宫学士。陈亡入隋,隐于钱塘赭山。炀帝召为学士,除著作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