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拉
【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黑龙江(23,63,180)。阿尔拉原为元时部名,即阿尔剌,以部为氏,至清改译为阿尔拉(23)。【变】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阿喇喇氏(256),〔阿喇喇〕似即阿尔拉之异译。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俱载。或为蒙古族姓氏,乃元祖勃端察尔之后,分而为二:一为却特;一为阿尔拉。本元之部族名,后以部为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至清代,或有融为满族者,世居黑龙江地方,为满八旗姓氏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译作“阿剌刺”。
【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黑龙江(23,63,180)。阿尔拉原为元时部名,即阿尔剌,以部为氏,至清改译为阿尔拉(23)。【变】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阿喇喇氏(256),〔阿喇喇〕似即阿尔拉之异译。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俱载。或为蒙古族姓氏,乃元祖勃端察尔之后,分而为二:一为却特;一为阿尔拉。本元之部族名,后以部为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至清代,或有融为满族者,世居黑龙江地方,为满八旗姓氏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译作“阿剌刺”。
读音:Suīfēnjué luó【综】清正白旗满洲马甲索宜孙之妻为绥分觉罗氏(260)。
读音:Hétūlín【源】 纥突邻系居意辛山(在今内蒙古五原境)之部落,当以部为氏(60,70)。【变】 北魏时改为邻氏(7,12,27,60,70)。
读音:Zhēnzhū《姓氏词典》 引 《新唐书》收载,“唐有真珠叶护。”未道其详。(按: 疑“真珠”非姓,姑收录以备考。)
读音:yà见《姓苑》。
读音:gōng【源】 见《姓苑》(6,9,12,15,17)。汉有躬吾君,躬姓当为其后(60,62)。【望】 巨鹿(17,418)。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於何承天《姓苑》。《姓氏
读音:Niǔniǔ历史上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西夏有武节大夫纽纽·存忠、纽纽·世忠。
读音:míng【源】 见《姓苑》(15,21,62)。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转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按: 茶,或称之为茗。疑即以此为姓。)
读音:Jì【综】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河北乐亭有此姓(334)。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忻州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亦收,未详
读音:Gǔhún【源】 吐谷浑归化,改为谷浑氏(21,27,60)。【变】 北魏时改谷浑氏为浑氏,见《孔至杂录》(17,60)及《魏书·官氏志》(27,60,70)。【望】 河西(17,60,418)
读音:yáng shí与“杨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