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è

【源】①系自姜姓。齐桓公支庶齐庆父之后皆以庆为氏,至东汉汝阴令庆仪,其曾孙侍中庆纯避安帝父之讳,改为贺氏(6,7,9,12,17)。②代北贺兰氏、贺赖氏、贺敦氏等后均改为贺氏(6,12,17,60)。③西夏人姓(95)。④苗族吉学氏,汉姓为贺、杨(116)。⑤土族贺尔加氏、贺尔基氏、苏贺氏等汉姓均为贺(195)。⑥裕固族呼郎嘎特氏,汉姓为贺(198)。⑦新疆锡伯族何叶尔氏,汉姓为贺(201)。辽宁沈阳锡伯族贺在尔氏,汉姓为贺(433)。⑧布依(133)、撒拉(199)、傈僳(205)、满、蒙古(344)、俄罗斯、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望】广平、会稽、河南(17,60,418)。 【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8%,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湖南、山西等省多此姓,二省贺姓约占全国汉族贺姓人口31%。 【人】贺纯,东汉安帝时侍中,江夏太守(21)。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及其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广东之澄海,广西之桂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水、壮、土、土家、布依、傈僳、锡伯、达斡尔、裕固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并注其源: ① “即庆氏也。姜姓。齐桓公之支庶也。自齐庆父之后者,以庆为氏,至后汉汝阴令庆仪——即庆普之裔也。仪之孙酺,酺子侍中质,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 ②又,“后魏贺兰氏、贺赖氏,并改为贺氏。” ( 《姓氏考略》谓“贺敦氏”亦为贺氏。) ③或为土族姓氏所改。土族语有“苏胡-孔”,意为苏胡人。或音译作 “索卜”,当即辽、金时之 “阻卜” 之别译。后为土族,本部落名,或以部为姓。后取“苏胡” ( “索卜”、“阻卜”)之尾音,谐“”、“”、“”、“” 以为单姓,或音变而为 “”。又,为贺尔氏所改。藏族称 “阻卜”; 鞑靼、蒙古,土族则称 “贺尔”。当为氏族名。或取其首音,谐“” 而为单姓。④傈僳族之贺姓,则出自鼠氏族。傈僳语为 “海扒”、“海彼”。“”,汉意为花松鼠,后为单姓“”,盖取海扒氏之首音,谐以音近之 “” 而得。⑤锡伯族之贺姓,则由赫叶哷氏所改。取其首音谐“”,以为姓。⑥达斡尔族之贺姓,则出自克音 “哈拉”,取哈拉之首音谐其近音之 “” 而为单姓。⑦裕固族之贺姓,则由呼郎嘎特氏所改。呼郎嗄特,亦作霍尔勒、贺朗格、虎那格、虎那固等。本氏族名,以之为姓。或改单姓“”,盖取其首音谐 “” 而得。注③——⑦,见《中国人的姓名》。

三国时吴有贺邵,中书令; 晋代有贺循; 唐代有贺之章; 宋代有贺铸; 清代有贺锟; 当代有贺龙。

猜你喜欢

  • 读音:tuō【源】 或即託姓。见《中华姓府》(63)。南诏国姓氏,南诏有气托、禄托和巨托官,分别主管马、牛和仓廪之事,以官为氏(91)。【布】 广西罗城、辽宁新民(62)、河南巩县(301)、山东沂水

  • 阿蘇

    读音:Āsū【综】 ①金时女真人姓阿速氏,清时改译为阿苏。正白旗满洲马甲伍三泰之妻为阿苏氏(260)。又,清正白旗蒙古马甲六十之妻为阿素氏(260),〔阿素〕似即阿苏之异译。 ②四川雷波上田

  • 公婿

    读音:Gōngxù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姓氏词典》 引 《姓觿》 亦收,未详其源。

  • 吞巴

    读音:Tūnbā藏族姓氏。本为房名,以为姓。未详其他。见《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 子车

    读音:Zǐjū子车姓源自嬴姓,秦穆公时有大夫名为子车奄息,其后代子孙遂以子车为姓。子车为罕见姓氏,如今已不见踪迹。子车姓历史人物有春秋秦穆公大夫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钳虎,当时人们称他们为“

  • 子蕩

    读音:Zǐdàng【源】 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桓公之子子荡之后(6,12,17,21,60)。春秋时宋之荡氏无“子”字,而宋大夫栾辔、楚大夫屈罢,皆字子荡,未知子荡氏系谁之后(4,7)。历史上罕见复姓。

  • 終葵

    读音:Zhōngkuí【源】周成王封鲁王以殷民七族,有终葵氏(7,11,12,17,60)。【变】一作〔钟葵〕(15,63)。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 《左传》商人七族

  • 鄂諾思

    读音:nuòsī【综】 清驻防索伦镶黄旗、达虎里正黄旗、正红旗中均有鄂诺思氏(259,260)。

  • 东乡

    读音:dōng xiāng宋大夫东乡为人之后。(见《世本》)▲〈唐〉东乡助,著《周易物象释疑》一卷。

  • 茙春

    读音:róng chūn见《姓苑》。《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按:后魏代北有“茙眷” 氏。疑此之“茙春”当为“茙眷”之讹。盖春与眷形相似而讹误。姑兼收以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