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Jìng【源】 见《姓苑》(15,21,24,62)。或指器为氏,如杯氏、砚氏之类(60,62)。【布】 江苏武进(314)、安徽淮南(362)、浙江义乌(377)、台湾台中(64)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zhì【源】 《姓苑》(21,24,60)。【布】 湖南湘潭(373)、浙江上虞(279)、江西新干(400)、宁夏惠农(旧县名,今部分归石咀山,其余归平罗)(62)、台湾台北(64,68,26
读音:Cán【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湖北之益阳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中国姓氏大全》 注曰: “有人以养蚕之业为姓。”
读音:Chǒumén【源】 晋末西秦时夷姓(7,9,12,17,60)。【人】丑门子弟,下将军,见《西秦录》(7,1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西魏将军醜门弟子”。
读音:Mǐngbù【源】西夏人姓(205)。
读音:jiǒng【综】褧伯宣,元时浙江杭州人,曾作《浙江潮候》(15,24,62,63)。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 《汉语大字典》亦收,其注引 《万姓统谱》云: “元褧伯宣
读音:Sīkù【综】 佤族姓。亦作〔苦门〕(160),世居云南西盟(158)、沧源(159)等地。
读音:Yā【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屏东有此姓(64)。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cuàn【源】 ①战国时魏有爨襄,见《战国策》(17,60)。当为爨氏之始(60,62)。②春秋时楚令尹子文之后,受姓班氏,西汉末食采于河南爨邑,遂以邑为氏(17,62)。③晋时爨为南夷著姓,以
读音:Sùlè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姓氏考略》亦载,其注“宿勤” 云: “夏州羌姓。亦作 ‘宿勒’,字相似而易。《广韵》作 ‘勤宿’,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