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ìn

晋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周武王封其子叔虞于唐地,世称为唐叔虞。位传至燮父时,因唐地有晋水,所以叔虞子就将地名改为晋,并建立晋国。春秋时,韩、赵、魏三家分晋。原晋国公族被废为庶人,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是为晋姓。二是源自春秋时楚国大夫晋陈之后裔。

晋姓人家早期主要在今山西一带发展繁衍,明初,山西晋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陕西、江苏、北京、天津等地。如今晋姓尤以河南为多。

晋姓历史人物有晋冯,东汉京兆人,明帝时为京兆祭酒,博雅有才学,曾被班固推荐给东平王刘苍做幕僚。晋应祖,宋代人,乐善好施。他任知州时,曾每月拿出公帑二十千来资助贫穷的读书人生活。晋骘,宋朝官员,任房州州官时,时逢兵乱,民不聊生,他令军队开荒种田,并将收获的粮食全部分给百姓,同时免除百姓徭役。而且还召集铁、木匠,为百姓改良和修理农具。他还在当地修建学校,大力发展教育。所有举措深得民心,极受当地百姓爱戴。

晋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五十八位。


【源】①系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叔虞封于唐,其子燮父嗣封改唐为晋(故治在今山西太原),传二十三代于晋静公为魏、韩、赵三卿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6,7,9,12,15)。②春秋时楚大夫晋陈之后裔晋鄙为魏国将军。此晋姓在三卿灭晋之前(7)。③清时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 【望】虢郡、平阳(17,21,60,418)。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6%。尤以河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晋姓人口67%。 【人】晋冯,东汉时京兆人,好古乐道,班固荐于东平王苍(15,21,61)。


本唐叔虞之后,以晋为氏。(见《广韵》)

周武王第三子叔虞封唐,唐有晋水,因改为晋,传二十代,子孙以国为姓,魏有晋部。(见《元和姓纂》)

三家灭晋,静公迁为家人,子孙因以为氏。望出虢郡、平阳。(见《姓氏考略》)

晋大夏之墟也,尧之所都平阳,其国曰唐,及叔虞封于唐,其子燮火,嗣封改为晋,以其地有晋水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战国魏>晋鄙,将军。<明>晋爵,长安人,西城兵马司副指挥。

猜你喜欢

  • 嘉納克

    读音:Jiā'nàkè元代克什米尔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元史·列传》 有特尔格者,即姓此氏。本克实米尔 (今多译作 “克什米尔”) 人,留居中国,为嘉纳克氏。

  • 公金

    读音:gōng jīn【源】 系自嬴姓。春秋时秦国公子金之后有公金氏,见《世本》(4,7,9,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出自赢姓。《世本》 曰,‘秦公子金

  • 烏迪爾

    读音:Wūdí’èr【源】 明清时黑龙江下流奇勒尔人姓。部分奇勒尔人后融合于赫哲族中(429)。

  • 读音:Suō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云南之勐海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姓氏词典》 引 《姓谱》亦收,未详其源。

  • 富爾庫魯

    读音:Fùěrkùlǔ清代满族姓氏。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收载; 《清通志·氏族略》译作“富勒库噜”。

  • 东阳

    读音:dōng yáng为春秋时齐鲁晋邑名,其先列国大夫,以邑为氏。(见《古今姓氏书辨证》)▲ 〈南朝宋〉东阳无疑,散骑侍郎。

  • 朵里別歹

    读音:Duǒlǐbiédǎ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朵里别歹氏(13)。【变】 亦作〔脱里别歹〕(13)。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图鲁卜岱〕(24)。【人】 锡礼门,朵里别歹氏,元时任濮州达鲁花赤

  • 米新巴

    读音:Mǐxīnbā珞巴族姓氏。本部落名,以为姓。未详其他。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朱 襄

    读音:Zhūxiāng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姓解》注云: “古天子朱襄氏之后。”或称: “相传朱襄,伏羲命为飞龙氏,造书契。”

  • 揚額拉特

    读音:Yánɡ’élātè【综】 清镶白旗满州护军花尚阿之妻为扬额拉特氏(260)。